序一
序二
绪论
一、*国民族关系思想研究的意义
二、*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脉络
三、*国民族关系思想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四、*国民族关系思想的研究方法
五、本书的写作设想
**章 隋文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隋文帝的民族关系思想
二、长孙晟的“离强合弱”思想
三、梁睿的“辟土服远”思想
四、薛道衡的“大一统”思想
第二章 隋炀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隋炀帝的民族关系思想
二、裴矩的民族关系思想
三、段文振的民族关系思想
第三章 唐太宗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爱之如一”思想
二、“诚信”思想
三、时代价值及历史局限
第四章 关于安置突厥问题的大讨论
一、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二、化胡为汉
三、“畏威怀德”
四、“逼近中华,久必为患”
五、“使其权弱势分”
六、“欲绥远者,必先安近”
七、三种安置突厥思路之比较
八、对大讨论中的思想交锋之认识
第五章 褚遂良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民族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民族关系思想形成的条件
三、民族关系思想的特点
四、民族关系思想的价值
第六章 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民族关系恶化之症结所在
二、民族关系中的几种思潮
三、狄仁杰的民族关系思想
四、薛登的民族关系思想
五、郭元振的民族关系思想
第七章 唐玄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唐玄宗的多事四夷思想
二、苏颞的民族关系思想
三、王唆的安置降户思想
四、刘贶的民族关系思想
五、“守典存国”与“化流无外”的思想斗争
第八章 唐德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唐德宗的威信并立思想
二、李泌的民族关系思想
三、陆贽的民族关系思想
四、韦皋的民族关系思想
五、杜佑的民族关系思想
六、刘禹锡的民族关系思想
第九章 唐宪宗至唐武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唐宪宗的“推布诚信”思想
二、李绛的和亲思想
三、王涯的民族关系思想
四、白居易的民族关系思想
五、韩愈对唐与西原蛮关系的认识
六、唐文宗的“天下一家”思想
七、袁不约的民族关系思想
八、李德裕民族关系思想在朋党之争中的异化
九、牛僧孺的民族关系思想
十、杜牧的民族关系思想
第十章 唐宣宗至唐哀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唐宣宗的“绥柔荒远”思想
二、程宴的民族关系思想
三、牛丛的民族关系思想
四、从称弟称臣之争看唐僖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倾向
第十一章 突厥首领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从土门结交西魏到他钵可汗“凌轹中夏”思想的形成
二、沙钵略可汗的思想转变
三、启民可汗的民族关系思想
四、颉利可汗的民族关系思想
五、突厥贵族上层的“复国”思想
六、默啜可汗的民族关系思想
七、暾欲谷的民族关系思想
八、登利可汗的“天下一统”思想
九、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的民族关系思想
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民族关系思想
十一、西突厥匐延阙律啜等人的民族关系思想
第十二章 吐蕃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松赞干布从威逼唐朝到“渐慕华风”的思想转变
二、弃隶蹄赞的民族关系思想
三、乞立赞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四、可黎可足的民族关系思想
第十三章 西域诸国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麴氏高昌首领及普通民众的民族关系思想
二、康国、安国、俱密、吐火罗、石国、西曹和笛失密首领的民族关系思想
第十四章 回纥首领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回纥民族关系概述
二、“世为唐臣”思想的形成与影响
三、顿莫贺可汗的“以水洗血”思想
第十五章 南诏首领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南诏与唐朝、吐蕃的三角关系
二、《南诏德化碑》所体现的民族关系思想
三、异牟寻的民族关系思想
四、《南诏奉圣乐》的思想意蕴
第十六章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相关著作及作者简述
一、相关著作及作者的共性
二、常骏与《赤土国记》
三、裴矩与《西域图记》
四、吐火罗与《西域图记》
五、达奚通与《海南诸蕃行记》
六、王玄策与《中天竺国行记》
七、郭元振与《定远安边策》
八、盖嘉惠与《西域记》
九、顾惜与《新罗国记》
十、韦皋与《开复西南夷事状》
十一、贾耽与《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及《皇华四达记》
十二、李繁与《北荒君长录》
十三、韦齐休与《云南行记》
十四、裴肃与《平戎记》
十五、李渤与《御戎新录》
十六、袁滋与《云南记》
十七、范传正与《西陲要略》
十八、孟瑁与《岭南异物志》
十九、高少逸与《四夷朝贡录》
二十、房千里与《投荒杂录》
二十一、李德裕与《西南备边录》、《异域归忠传》
二十二、吕述与《黠戛斯朝贡图传》
二十三、卢求与《成都记》
二十四、樊绰与《蛮书》
二十五、窦滂与《云南别录》
二十六、徐云虔与《南诏录》
附录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