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1
一、忠恕传家/3
二、父兼师职/6
三、在战乱年代中成长/9
四、六年安大生活/14
五、赴日留学/21
六、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行列/25
长沙大火/28
七、抗战时期的中央训练团/31
战时的湖北教育学院/32
三民主义青年团训练处及组织处副处长任内的工作/34
八、当选立法委员与辞去立委的经过/35
九、师大校长期间的回忆/44
十、出任台湾地区教育厅长/50
创立教师福利制度/52
兴建教师会馆/55
初中入学免试常识/58
设置教育建设基金/61
创办实用技艺训练中心/62
师范改制专科并将花莲师范迁地重建/64
扩充与改造水产教育/65
成立中兴大学及省立屏东农专与台北护理专校/66
成立省立体育场及体育专科学校/68
迁建省立台北图书馆与彻底整修博物馆/69
济助山东来台青年及抢救金门中学师生/70
十一、任职“国家安全会议”二十四年/75
十二、参与筹设台湾电视公司/85
十三、台湾的大学教育与联考制度/90
十四、新竹试办“免试升学”与实施九年国教/115
十五、坚辞教育厅长/124
十六、倡导人文教育与弘扬传统师道并获颁“文化奖”/128
十七、主持学制改革工作/141
十八、应聘担任教育大辞书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156
教育大辞书撰述体例/160
十九、出任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165
附:“中山学术论坛”双周刊“创刊献言”/171
二十、我所认识的文教界人士/175
胡适先生/175
蒋梦麟先生/185
陈大齐先生/194
傅斯年先生/199
刘季洪先生/207
梁实秋先生/211
钱穆先生/216
台静农先生/222
蒋复璁先生/226
王云五先生/229
黄君璧先生/235
附录:拟修正学制系统草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