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小微博,大缘起。
2006年,由于一位朋友的因缘,我开通了个人微博,开始利用网络与大众交流。2009年4月,我到台湾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法鼓山的惠敏法师向我推荐了微博,他说微博比博客更简便。由此因缘,我开通了中英文微博,2011年又陆续开通了法、德、俄、日、韩、西、泰、藏等多语种微博。
在微博上,我向大众介绍*国现代寺院的日常学修生活,分享传统文化名言警句以及佛法修行体悟。与此同时,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网友、粉丝,也开始通过微博留言,向我寻求种种问题的答案。
除了佛法修行的疑问外,他们问的多是与个人切身相关的难题:工作上如何抉择,家庭矛盾如何解决,如何消除内心的孤独、焦虑,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在世间遍寻答案不得其解之后,他们希望从一位出家人那里获得指导,从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老佛教中汲取灵感。
这几年来,一有闲暇时间,我就会亲自回答粉丝的提问,微博上的问答到现在已经累积有两万多条。众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一个一个真实的人,只要有提问,我都会作答。向我提问的,既有佛教徒,也有其他宗教的,还有不少没有宗教信仰的。虽然绝大多数人与我未曾谋面,却因小小的微博而结下善缘。通过开放便捷的微博平台,借由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我和广大众生有了真实的连接。
回答大家的问题,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帮助我这样的出家人了解所处的这个时代。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我也在努力探寻在当下时空因缘中的利益众生的方法。
从林林总总的微博留言中,我看到现代人挥之不去、层出不穷的迷惑、烦恼和痛苦,就连十几岁的高中生也满心忧愁,这些又大多是精神层面的。精神信仰的日益淡化,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功力主义、个人主义的不断冲击,构成了信息化时代的群体性孤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心中的阴霾却是与日俱增,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让人们无所适从,找不到解决内心问题的方法。
佛法的理念,旨在于引导众生究竟离苦得乐,八万四千法门,无不是消除烦恼、净化心灵的良方。以慈悲和智慧为本怀的佛教,从印度传来后,与*国本土社会不断融合,已成为*国传统文化三个主干之一,千百年来安顿着无数炎黄子孙的身心,起着传递正能量、精神化导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在人不少对佛教却存在不少误解,认为佛法是落后的、是迷信、是消极避世的。佛法真实的内涵如果不能广为人所知、广为人所明,也就无法产生真实的利益。
在总结、提炼后,我把微博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列出来,将佛法的道理,用简明易懂的现代语言与大众分享,通过新媒体的渠道给予提问者关注、安慰和鼓励。在我这样去尝试后,越来越多得人又把觉得受益的内容转发到自己的微博、微信上,帮助更多的人。而这次将微博上的问题编辑成书,也是期待把这种安慰和鼓励的作用辐射到更多的人群。
在与网友的互动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我们要弘扬佛法,需要利用现代传媒的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我们不是生活在古代的人,在现代的情景下,佛法的传播,不能照搬过去的办法。这也是我从2006年开通博客后,2008年又建立龙泉寺之声传统文化网,后来再开微博的原因所在。
《杂阿含经》说,“此有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个时代是网络时代,孤立肯定没有力量。在万马奔腾的信息洪流中,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正法之音就传播不出去;不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佛法就不能为民所用。我想,如果在现代玄奘大师也好,鉴真大师也好,他们也会开博客,微博。
在此,我也祝福每一位读者能从这本书中得到饶益,通过佛法的智慧解决人生的种种困惑,进而启发自身灵性的感悟,寻找到生命的圆满答案!
学 诚
2015年8月